当前,我国各柑橘主产区都把柑橘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果园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结构不断优化,名优特色产品,区域性品牌产品强势冲击宜昌柑橘市场,这对我市的柑橘产业是严峻的挑战。宜昌市老科协组织部分退休的柑橘老专家深入秭归、长阳、兴山、宜都和夷陵、西陵等县市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实施柑橘品质提升工程的建议,以推动宜昌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宜昌柑橘产业的主要特征
柑橘是我市特色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也是我市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区域化栽培蓬勃发展, 总体上形成了三峡库区优质甜橙产区和长江、清江两岸优质宽皮柑橘产区两大特色产区:宜昌柑橘总面积达193万多亩,总产量达300.7万吨,总产值79.8亿元,柑橘已经成为40多万农户,1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促进了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优柑橘品种和种植结构,增强了柑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以“国庆一号”蜜桔、“清江椪柑”、“纽荷尔脐橙”、“红肉脐橙”、“伦晚脐橙”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柑橘成为宜昌的主导产品。鲜果应市期长达9个月,特早熟品种占5%,普通早熟占60%,中熟品种占20%,晚熟品种占15%,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上市的格局。三是柑橘栽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推广,提高了柑橘的品质和产量。我市探索的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控水增糖技术等“十个一”优质丰产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全市精品果园产量高的达到3吨/亩以上,优质果品率高于75%。四是柑橘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加强。柑橘加工企业的引进、建设,使柑橘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五是发挥柑橘品牌效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整合品牌以后形成了“秭归脐橙”和“宜昌蜜橘”两大品牌,品牌化的规范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宜昌柑橘的品质,品牌销售量逐年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市柑橘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已有较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果品质量不高,柑橘品牌不响,单产水平不高,效益不高,卖柑难,卖价低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柑的积极性,砍橘树、放弃管理撂荒柑橘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我市帮扶的赣南脐橙已成为全国十大优势农产品,获得“中华名果”称号,果品进入宜昌市场以后,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得市民青睐,甚至出现了冒赣南脐橙之名销售宜昌脐橙的尴尬。造成柑橘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差。我市有着栽培柑橘的悠久历史,老果园、低产园面积大,配套工程不完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抗灾能力弱,长期又没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改造,立地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柑橘生产的发展,以致难以摆脱“望天收”的局面。而新建的基地和柑橘精品园虽有较快的发展,但面积还不足柑橘产区面积的50%。
二是老品种多、品种杂。部分柑橘老产区原来引进和繁育的品种多乱杂,良莠不齐,结果习性不稳定,抗逆性差,部分树树体老化,生长势弱,长期品种没能更新,加上缺乏科学管理,造成品质退化严重,产量低,效益差的局面。
三是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随着农村劳力的老龄化,大多数果园都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传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难度大,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低。部分橘园单位面积的产量不高,平均单产只有1吨左右,与本地精品园平均3吨的单产相比差距太远。我市柑橘专家探索出的实效显著的先进适用技术《绿色食品柑橘丰产优质种植技术管理优化方案》(即高品质省力化栽培技术)的普及率不高。部分地方的柑农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知识,长期施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化,出现石头果、裂口果,果肉不化渣、发酸,枯水粒化;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虫产生抗性,病虫灾害难以控制,农药残留超标。
三、对提升宜昌柑橘品质的建议
我市具有发展柑橘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是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优势区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柑橘产业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把着力点放到转变产业的发展方式上来是唯一的选择。实现柑橘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化,要以提升柑橘品质为重点,适度控制发展面积,在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上下功夫。在全市开展实施柑橘品质提升工程活动,调结构促发展,提品质增效益,使内劲促提高,大力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促进我市柑橘产业提档升级,把柑橘产业做优,做精,做大,做强,力争使我市的柑橘产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柑橘精强势优产业。
1、强化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宜昌农科院、各级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和有关企业科技力量的作用,构建柑橘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种苗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级柑橘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规范苗木的生产经营,确保生产用苗的纯度和质量,提高良种苗木无病毒苗木的生产供应能力。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本地优良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和品种保护。规范引种程序,强化监管,审慎引进优良品种,杜绝自发生产和乱调乱运,确保生产用苗的纯度和质量。建立检疫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体系,确保柑橘产业安全发展。
2、优化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加速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完善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优势柑橘产区,实行集中连片发展,建设优质高产基地,打造大品牌,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产品,实行品牌化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发展相关支持产业,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在优化三峡库区优质甜橙产区和长江、清江两岸优质宽皮柑橘产区两大特色区域结构的同时,要突出精品果园和优势区域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按照标准果园建设和柑橘老园改造技术标准,完善果园生产设施,把我市绝大多数柑橘园建成有利柑橘生长、节约劳力、利于管理、降低成本,具有一定抗灾能力的现代果园。要强化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产业园、科技园的辐射作用,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高基地标准化生产和组织管理水平。为提高柑橘的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快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做到适地适树,在适宜区域,坚持高标准建园,扩大基地规模,打造大品牌。加快淘汰不适宜柑橘发展的生产区域,加快淘汰老化落后品种的步伐,合理配置多熟期品种,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引进、选育适宜栽培的优良品种和加工品种的比例,逐步错开中熟高峰,均衡供应市场。
3、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要改革现有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建设以柑橘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柑橘合作社(协会)为纽带,以农民技术能人为主体的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要在重点产区的乡镇建立柑橘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农民柑橘专业协会(合作社),培养柑橘生产技术能人,促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建设,提高柑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柑农的科技水平,推进柑橘标准化生产。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基本要求,培育新品种,创新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加速成果转化的步伐,快速推进柑橘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地方标准》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规程、柑橘产后处理技术规范开展技术服务。我市科技人员自创的绿色防控技术,是一项省工、无害、无残留、低成本、高产出的最前卫的科技方案,国内和省内的部分柑橘产区已经应用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要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普及推广。
4、加强指导,促进我市柑橘产业提档升级。柑橘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民生产业。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峡库区开发和精准扶贫的机遇,把提高柑橘产业的整体素质纳入议事日程,引导群众充分认识,调整结构、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是畅通经营渠道,占领市场,提高效益的根本措施。切实组织实施柑橘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柑橘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把我市的柑橘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创新柑橘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重点产区新型四级柑橘技术服务网络的建设,调动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柑橘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
要加大对柑橘品质提升工程的投入。要按照增强扶弱,发挥示范效应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大投入,推进我市柑橘产业的提档升级。
宜昌市老科协课题组:王少愚、肖运泽、张大萍、张发铭
执笔人:高级农艺师 张大萍 张发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