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老科协送科技到五峰牛庄
8月8 日,在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五峰牛庄乡牛庄村聚鑫源家庭农场的院坝里,宜昌市老科协联合五峰县科协送科技下乡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天麻技术培训班,由宜昌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天麻专家王绍柏教授为该乡天麻种植大户进行技术讲座。
五峰牛庄平均海拔1540 米,发展天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生产出的乌天麻不亚于我国久负盛名的云南小草坝乌天麻。当地村民依靠种植天麻甩掉了“穷帽子”, 鼓起“钱袋子”。 聚鑫源家庭农场的主人赵勇军,去年种了7分天麻,收入18万元,相当于每亩产值25万元。松木坪村的杨贵远,连续四年种植天麻,每年纯收入 10万元。牛庄乡像赵勇军、杨贵远这样的天麻种植户还有不少,宜昌市老科协的专家每年都会来到这里,对天麻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种植户们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也会向老专家们及时求教。
天麻产业发展了,可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种植天麻需要大量木材,种植一亩天麻,需要消耗2万斤5厘米粗的阔叶林木材,若成片砍伐,相当5到6亩山林。如何发展天麻生产,又能保护森林,成为目前天麻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这一问题,王绍柏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山当田管,树当粮种”的理念。“先用一亩田种植栎树、樱桃树、桤木等树种,像种包谷一样密植、施肥,三年时间这片树林就可以间伐,作为种植天麻的菌材。然后间伐并补种树种,这片树林就可以为天麻种植提供木材。”讲座上,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话语、形象生动的比喻,向天麻种植大户推广新技术,只要改变传统的植树习惯,做到山当田管,树当粮种,天麻种植的菌材问题就不难解决,山上的原生树林也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可以做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后持续利用。
针对乡亲们在天麻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主绍柏教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参加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市老科协会长李学良等一行还看望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罗官章,同时在五峰栗子坪村进行调研,对其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