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明退休前是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3年,刚退休一年的他接受组织重托担任县老科协理事长。18年来,他坚持传播农业技术助农致富,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全国库区移民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秭归乡村,如果看到一位戴草帽、穿布鞋的老人,在茶山、柑橘树下讲解着什么,身旁围绕着的村民在认真观摩、咨询,那必定就是卢元明了。今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74岁的卢元明拿出了常备的草帽、布鞋“行头”,转战秭归各个乡村,扎进了春耕生产的田间地头。他带领老科协成员,为群众讲解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春耕工作,并带上工具示范修枝、管培,目前已开展农业培训10余场次。
“1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忘不掉卢老的辛勤付出。”建东村书记李胜心怀感激地说道。2007年,建东村有80亩茶园因管理不到位逐渐荒废,村书记李胜找到卢元明寻求帮助。卢元明立刻着手带领群众对“远看是荒山,近看是油田”的茶园进行改造清园。他召开村民大会、开展茶叶培训、挨家挨户发放肥料包、购置28亩茶苗进行补苗移栽。3年见大效,80亩茶园旧貌换新颜,1亩鲜叶单价高达4500元,收入的增加更坚定了群众要种好茶叶的信心,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如今,建东村已有茶叶1500亩,年收入高达600多万元。
2011年,兰陵溪村九曲脑一组的130亩田地正面临着“毁柑种粮”的处境,茅坪镇移民站请来卢元明咨询。卢元明经过“问诊把脉”,将130亩田确定为脐橙基地。他身先士卒,手拿一把剪子、一把锯子,带领群众挨家挨户对树枝进行修建、管培,双手磨出了血泡,手套也不知换了多少双。7年的坚持终于让柑农的收益翻了番,脐橙年收入达70余万元,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最高的年收入达到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