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工作者是我国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长期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国家富贵的人才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离退休科技人员的作用,198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1986〕32号文件,将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等7部委联合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暂行规定》转发全国执行。同年,宜昌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1989年,宜昌地区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后, 4月5日,宜昌地区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和宜昌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合并(后更名为宜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宜昌市老科协)。从此,宜昌市的老科技工作者们迎来了生命中又一个春天。三十年来,宜昌市老科协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时代发展同步,致力于为宜昌的科学发展献策,为宜昌的技术进步服务,为宜昌的和谐建设出力,逐步发展成为人才云集,活力凸现,影响渐广的科技群团组织,为宜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多次获得省、市“先进集体”“先进社团”等荣誉称号。
一、宜昌市老科协三十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十年来,宜昌市老科协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深入农村科技指导,开展科普惠及民生,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老科协会员都是六七十岁的退休科技人员,他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业务工作熟悉,既是干事创业的“常青树”,又是服务发展的“智囊团”。宜昌市老科协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坚持开展“我为宜昌献一计”的活动,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民生,聚焦民情,选择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确定调研课题,走农村、进部门调查研究,反映民情民意,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考察分析,先后提出近200份可行性、建设性意见。有的已被各级政府采纳,有的已被有关部门实施,有的已进入领导决策程序。
柑橘是宜昌市特色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也是宜昌市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鉴于全市柑橘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栽品种时间长,市场价格低,橘农收入下降的问题,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从四优化,一延伸,一转变,一加强等方面提出了《关注柑橘,关注民生——关于发展柑橘生产的建议》,受到了农业部门的重视。之后,市老科协又针对柑橘生产中的问题,提出《警惕宜昌柑橘业将毁于“柑橘大实蝇”的紧急建议》《温州蜜橘精品果园主要实施技术方案》《关于柑橘标准化与产业化》和《关于实施柑橘品质提升工程的建议》,这些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后,推动了全市柑橘生产的发展。近年来,为帮助农民解决柑橘农药残留,提升柑橘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市老年科协会同中国官网农事频道,组织柑橘老专家团队,深入全市柑橘主要产区进行技术“巡诊”,帮助农民解决柑橘生产中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问题,推广柑橘优质丰产技术。2016年,全市柑橘产量突破300万吨,总产值达到98.37亿元。柑橘成为1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促进了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
茶叶是宜昌市特色农业的又一支柱产业,由于流通环节不畅影响了茶叶产业化的进程。市老科协组织有关专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把天罡市场建成茶叶市场的建议》《关于巩固和发展夷陵茶城的十条建议》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茶产业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加快宜昌三峡茶叶产业大发展的建议》《加速全市茶叶商品生产发展的调查与建议》《加强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建设,确保宜昌茶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建议》等,分别被市政府和夷陵区政府采纳并组织实施以后,三峡国陵旅游茶城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去年宜昌市茶叶产量达到7万吨,综合产值近110亿元,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一位。
核桃、板栗曾经是宜昌市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后因种种原因日渐衰败。1999 年市老科协联合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教育研究会组织专家组深入全市5个县区,17个乡镇,45个村(场)调查,经过分析论证,提出《关于我市中高山地区高效经济杯建设问题与建议》市政府以〔1999〕146号文件转发。《关于启动干果基地效益工程,开展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发展核桃产业,促进山区老区致富的考察报告》《宜昌市优质核桃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友展万亩无公害优质核桃产业化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引起了有关县市的重视,全市拟发展百万亩核桃,促进了全市核桃产业的复苏。2012年,王少愚理事长又带领核桃专家刘湘林等到全市核桃主产县开展调查,提出加快宜昌市核桃产业发展的四条建议。时任副市长王国斌批示:“老科协工作者协会在对全市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四条建议很有参考价值,请市农业局安排研究认真吸收落实。”2017年9月和11月,市老科协邀请三峡职院核桃专家刘湘林、湖北卫民苗木公司园艺专家黄卫民等技术人员和市林业局、市核桃办、秭归县林业局负责人,在副理事长李学良的带领下两次到秭归县郭家坝镇为核桃专业户“问诊把脉”,开展技术攻关。
近年来,宜昌市老科协为社会发展建言也是成果颇丰。2009年,市老科协组织建筑、园林、林业等方面的老专家对磨基山考察以后提出的《关于加快磨基山森林公园建设的建议》。三峡大学老科协分会组织的《公交优先,轨道为主,以电代油,以气代油,开创水电名城的城市交通——寻求宜昌市交通改革创新的建议》被中国老科协纳入建言献策汇编。桥梁专家周昌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0多年,2010年5月退休后,先后担任至喜长江大桥和伍家岗长江大桥的技术总负责工作,创新提出猫道和锚碇同步施工方案,节省投资近千万元。2014年,市老科协组织老医务工作者调研宜昌市民营医院状况后,提出的《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适应特大城市建设需要——宜昌市民营医院发展情况调查与建议》,市委政策研究室以《专送参阅件》送市委常委,市政府研究室《决策参考》发到市级领导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参考。《三峡日报》分三次对全文连载,宜昌市科协作为2014年优秀决策咨询成果报送湖北省科协。2016年,市老科协组织园林专家调研后,提出的《宜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建议》。市长马旭明作出批示,市园林局就落实建议致函市老科协,并提出了落实的具体意见。
(二)深入农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各级老科协的重点工作。长期以来,宜昌市的老科技工作者可谓倾注了一腔真情与热血。“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重点是致富。宜昌市老科协把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结合起来,技术培训和培养科技示范户结合起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全市老科协每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近千场次,数万人次接受培训。2017年3月19日,张大萍在当阳市半月镇垄上行活动上讲绿色柑橘技术课,听课的农民达到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一次露天技术大课。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柑农杜之芬通过技术培训和专家的指导,提高了柑橘栽培技术管理水平,2011年柑橘收入7000多元,是上一年的6倍多。三峡旅游职院教授王绍柏从2014年开始,每年到五峰牛庄乡为天麻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甩掉了“穷帽子”, 鼓起“钱袋子”。
三峡工程的兴建,带来了宜昌的第二次振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吃菜难成为市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市老科协蔬菜专家苏志爱、潘久灿、方正才等深入长阳、五峰、当阳、枝江、远安等县市调查研究,行程1000多公里,编制完成《宜昌市蔬菜配套发展规划》,被市政府采纳并组织实施,推动了高山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2002年4月,苏志爱在为长阳县开展技术服务后的返程中,不幸因车祸殉职。2004年,另一位蔬菜专家潘久灿在五峰开展技术服务返回宜昌的途中,也不幸因车祸殉职。
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文英同志1990年退休后,仍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义务作技术指导,开展技术讲座500余场,先后推广“中棉12”等33个棉花新品种和50多种新药、新肥,技术指导作物面积1200多亩,联系农户400余户,辐射农户近万户,帮助增收近千万元。农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奶奶”“农民义工”。
(三)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宜昌市老科协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面向民众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和科普服务,正是叶剑英元帅这两句诗所表达的精神境界。
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近年来,宜昌市老科协先后组织编印《健康生活》《医林深处》《正确认识科学养生与健身防病的关系》《长寿八段功》《老年人更需要“做自己的医生”》《低碳生活的基本概念》《柑橘栽培技术》《肉免养殖技术》《林业产业化实用技术丛书》等科普读物,为科普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普及科学知识提供资料。2013年,市老科协组织老专家到西陵区的21个社区举办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防震减灾、健康生活等知识讲座50多场,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2015年,市老科协团体会员阳光家庭成长工作室在城区和当阳、远安、长阳、枝江、五峰、宜都等周边县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50多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受众达数千人。
开展学术活动,深化和推进决策咨询工作。2018年7月4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特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市老科协和三峡大学老年协会共同主办长江水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宋林旭博士,宜昌市建委原主任、教授级高工、国务院特贴专家秦诗华围绕长江和宜昌水生态环境,交流和探讨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的途径,共谋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大计,通过保护好长江水生态环境,为推动宜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送健康。每年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的“三下乡”活动,市老科协都要组织内、外、妇、儿、中医各科老专家现场义诊,免费发放药品和养生保健、医药卫生科普资料,深受群众的欢迎。2016年,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田太富联系并带领民福医院医务人员到长阳大堰乡、鸭子口乡、贺家坪镇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为5000多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免费做白内障手术治疗120多人。
(四)竭诚服务,建设老科技工作者温馨之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团体要想取得成就,赢得成功,必须具备凝聚力和向心力。宜昌市老科协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把将老科技工作们凝聚在一起,建成了温馨之家。1994年,市政协副主席张万英同志兼任市老科协理事长,走马上任时老科协还居无定所。张万英凭着她在市领导岗位上积攢下来的好人缘、好名声,为老科协争取了三间办公室。老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家”。老专家们生病住院了,她会一次次上医院探视;老专家们有了具体困难,她会尽力帮助解决;逢年过节,她会像亲人一样上门去慰问。
市老科协坚持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组织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同,积极为他们申报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在这个大家庭里,涌现出了一批象“棉花奶奶”李文英、“庄稼医生”赵爱玲、茶叶专家林作炎、蔬菜专家苏志爱、抗癌卫士赵德均那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二、新时期宜昌市老科协创新发展的思路
新时期宜昌市老科协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四个服务”, 突出重点、主动作为、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老科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的生力军作用,服务科技决策咨询的智囊团作用,弘扬科学道德和优良传统作风的传帮带作用主,凝聚老科技工作者的聚宝盆作用,促进宜昌市老科协事业持续发展。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办发〔2005〕9号、鄂办发〔2005〕40号和宜办发〔2006〕18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老科协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中办〔200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进一步发挥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发挥在培养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宜办发〔2006〕18号文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及时把上级有关老科协的指示精神和老科协的工作情况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老科协开展的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服务“三农”、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等活动给予政策中、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老科协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工作载体,构建创新型、服务型协会。老科协工作关键在组织,核心在创新。为推进老科协事业可持续发展,新时期老科协组织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条件建设。要积极吸收高级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加入老科协组织,充实和加强分会、专委会的力量,扩大老科协组织的覆盖面,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作出更大贡献。继续做好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工作,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继续做好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拓展老科协服务范围。老科协组织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新时期老科协组织要适应中央和各级党委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形势,主动作为,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一是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二是要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精准扶贫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培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要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和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开发新产品。四是要服务社会民生工程,组织开展科普宣传讲座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传播科学思想,传递科学方法,传授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五)加强老科协的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以中国科协“四服务一加强”工作方针为指导,加强与老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办好老科协信息网站,搭建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努力将协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尽职尽责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满腔热情地为老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维护老科协会员的合法权益;确立新思路、新举措,凝心聚力,积极作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开创老科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