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于樟村坪矿业立镇到旅游强镇的建设 ——探索长江经济带的矿
时间:2018-11-19 来源: 作者:管理员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也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保护好现有的矿山资源,对已开采矿山进行生态保护式修复,还其绿水青山,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由于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矿山开发存在小型矿山众多,没有更多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且开发中新的地质环境问题不断产生,形成恶性循环等问题[1]。为此,基于樟村坪从矿业立镇到旅游强镇的建设,探索长江经济带的矿山修复生态保护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将从樟村坪镇实施旅游强镇战略的角度,总结樟村坪镇建设“法治矿区、生态林区、特色景区”的经验,探索长江经济带矿山修复生态保护之路即旅游强镇之路,并提出规划设想与实施建议。
    
    一、樟村坪镇概况
    樟村坪镇地处宜昌市夷陵区北部山区,与兴山、保康、远安三县接壤。镇域面积456平方公里,耕地2.56万亩,森林覆盖率87.6%,辖14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3万人[2]。拥有磷矿、石墨矿、硫铁矿等10多种矿产资源,盛产茶叶、核桃等农特产品,地处黄柏河源头,蕴藏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森林资源。多年来樟村坪镇党委、政府实施“矿业立镇、项目强镇、种养富镇、和谐兴镇”的“四镇”战略,促进了樟村坪镇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乡镇、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楚天杯”等殊荣,被誉为“高山明珠”。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策实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此大背景下,樟村坪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战略,提出实现从资源开发到资源保护的转变,建设“法治矿区、生态林区、特色景区”,旅游强镇的战略目标,以樟村坪镇城区为中心,结合美丽新农村建设,一线穿珠实现全域旅游景点化,使“高山明珠”更加璀灿夺目。
     
    二、樟村坪经验
    樟村坪镇正实现从矿业大镇向旅游强镇的转换,总结其在旅游强镇建设方面的经验如下:
    1、明确旅游强镇的规划主题
    樟村坪镇拥有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和樟村坪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三张金字招牌,全镇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达89.6%,环境优美;矿业开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民风淳朴。因此,通过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全域规划编制,明确旅游强镇的规划主题:建设法治矿区、生态林区、特色景区;发展乡村旅游、避暑康养旅游。[2]
    法治矿区,是从依法治国战略出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全镇456平方公里的大矿区进行治理,不断增强全镇人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矿山企业合法经营,政府依法依规主动服务,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形成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法治成果的良好局面[2]。
    樟村坪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去年关停了6家矿山企业,今年还将继续关停9家。对运行的企业严格加强环保监管,实行限量计划开采。如三宁化工采矿运用先进的技术做到矿渣不出井,矿石不落地,最大限度降低生态破坏。
   生态林区,是立足全镇87.6%森林覆盖率,高效对接全区生态战略,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区发展战略,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强化森林资源的管护、开发和利用,注重矿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不断增强林区生态功能与发展活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
    特色景区,是顺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充分发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承接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坚持全域景区、全域规划、全域开发,大力发展以自驾游、休闲游为主的乡村游,全力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黄柏河流域绿色休闲经济带,打造集休闲、避暑、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品牌和高山避暑旅游胜地[2]。
    在发展乡村旅游和避暑康养旅游上,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通过举办民宿文化节发展乡村旅游。如首届樟村坪镇民宿文化节举办地殷家坪村利用村民闲置的住房发展乡村旅游;今年第二届樟村坪镇民宿文化节举办地羊角山村利用矿碴堆场复绿发展乡村旅游[3]。目前,樟村坪乡村旅游在住宿上有家户模式、景区模式和宾馆模式。接纳不同需求的游客。另一方面是通过引进项目发展避暑康养旅游。比如引进的“氧•航空避暑小镇和湖北高山森林探险旅游项目”[4]。
    
    2、注重镇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以来樟村坪镇矿业实行限量开采,在经济收入减少的情况下,镇政府加大对镇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首先是修路,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道路提档升级,保证村民和游客的出行安全;其次是改房,对农户的住房每户补贴1-6万元,统一设计,改造成符合旅游标准的民宿居住点;第三是引水,增加各村的安全饮水设施,解决村民和游客的安全用水问题;第四是彩化,加大园林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及节点景观美化或彩化。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樟村坪镇旅游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美丽新农村建设
    樟村坪镇早在2008年就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国家环境保护部曾授予樟村坪镇“全国优美乡镇”的称号。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建设美丽新农村卓有成效。黄家台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黄家台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部,森林覆盖率93%以上,自然环境优美。近年来,该村筹资3100多万元,建设4个新型农民住宅小区,投资1200万元改建188户散居农户“生态家园”,硬化组户公路15公里,建设集中供水池11口,投入100多万元,组建绿化劳务团队,沿路栽植银杏、桂花、月季等植物与原生植被交相辉映。2016年荣获全省首届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5]
 
    4、发展绿色矿业和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矿业,樟村坪镇督促各矿山企业在采空区的治理和复垦上下功夫,做到所有废弃的矿区无裸露的山地。经过搬迁避让、兴建挡土墙、回填采空区以及矿山土地复绿复耕等方式治理后,有的成为高山蔬菜基地,有的重披“绿衣”造森林,有的建设成了国家矿山公园。如昌达公司在樟村坪磷矿开采20多年,2013年原矿山资源已经枯竭,即将闭坑。为了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公司毅然决定拿出400多万元解决当地31户村民的整体拆迁及补偿工作,并将工业区空地无偿拿出来用于建设搬迁安置小区。此举不但确保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使得当地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同时,樟村坪镇还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废石来建挡土墙,防止山体滑坡;将废石加工成碎石,铺设路面,加固轨道;在公路改造中,用废石做垫层,减少了沙石料的用量,节约了成本。对废水在井下开挖了较大的储水舱,通过漂白、沉淀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再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轻了水资源紧缺的压力,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6]
    发展绿色产业,近年来,樟村坪镇加快推进乌龙茶基地、桑蚕基地、核桃基地、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在桃坪河、秦家坪、犁耳坪、砦沟等村,稳妥推进乌龙茶、绿茶标准化基地建设;以丁家河、栗林河、董家河、黄家台、云霄垭等村为重点,积极发展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以殷家坪、羊角山、古村为重点,兴建高山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绿色产业不仅成为樟村坪发展的替代产业,而且进一步扮靓了樟村坪的山山水水,优化了樟村坪生态环境。
    
    三、旅游强镇的规划原则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7]。因此,长江经济带上一些小型的矿业在实施关停并转同时,应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建设旅游强镇,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自然资源。
    旅游强镇的规划原则:以人为本,以绿为主,因地制宜。
    1、“以人为本”,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改善全镇生态环境,减少建设后留下的种种矛盾;提高景观效果,满足市民及游客日常生活所需的市政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创造美丽而舒适的宜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又能使建筑与周围的乔木、灌木协调一致。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旅游强镇的实施建议
    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强镇建设,特提出以下实施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1、加强政府的领导及引导。实施矿业镇向旅游镇转型,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及引导。坚定“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大家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2、编制旅游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矿业镇,要重视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镇域总体规划中增加旅游发展规划篇章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将为长江经济带矿业镇打造旅游特色镇布局谋划,如樟村坪打造法治矿区、生态林区、特色景区,为长江经济带矿业镇实施生态旅游强镇提供科学蓝图。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养生避暑、休闲度假。一是加强镇区游客中心的建设,按相关旅游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二是加强镇区周边及有旅游潜质风景区建设,开发优质旅游产品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
    4、加强园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域园林景观化战略,结合农村产业调整和农村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有的放矢推行特色镇建设。一是在镇区中心加快公园建设步伐,在公园建设中突出当地植物特色的主题;二是完善镇区园林基础设施,提高现有园林景观效果;三是在全镇有园林景观资源的村庄,规划建设各类当地植物专类园,如山楂园、苹果园等与园林景观配套形成优质的旅游产品。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从矿业立镇到旅游强镇的蝶变是生产方式的变更,必定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因此要加强宣传习近平同志“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力度,使村民在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换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生活陋习。使长江经济带矿业镇成为一个个充满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诗意栖居之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上一篇:宜昌水环境趋势与对策
下一篇:宜昌市三峡库区移民培训状况及建议
 
 

Copyright © 2016 www.yclkx.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6-4号 电话:0717-6226240 传真:0717-6226240 Email:958983417@qq.com
技术支持:金猪传媒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鄂ICP备16016484号-1